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大履推手,在方位上,是以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隅角求四正。在手法上采、挒、肘、靠四种劲法,也各有其劲源。现叙述如下:<
<
(1)采劲,在八卦中是前三连(三),方位西北隅。五行中属金,发此劲要短脆。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此三穴属膀胱经。<
<
采劲,要轻灵,好像采摘花朵或果实,使用采劲时要特别注意技巧。如对方进攻时,用左手或右手执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与履略各同。欲使对方前倾时,而乘机使其重心向前。此采非用手,手采则功效小,须用劲源与腰腿劲相合,加以意气。采如得势,能使对方头晕目眩,由脚跟全身采起,跟起即可发之。惟采人不可同时采两边,只采一边,可使对方重心偏于一侧,否则反被其借劲而稳定重心。采时手轻而意念要重,方能有效。采时宜己身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太极拳经所云:“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即此谓也。太极拳架中,海底针一势即为采用法。海底针后连以扇通背,即采后随发之意。<
<
(2)挒劲,在八卦中是坤六段(三三),方位西南隅,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中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
挒劲在太极拳中,不甚应用,故知者甚少。不知棚、履、挤、按、采、靠等劲为大家所熟悉。然此劲实甚重要,学者不可不知。譬如自己在前倾后仰势背之际,欲使转顺,即须运用此劲。挒劲用于履或采之后,用法一手按住对方之臂,另一手用手背放于对方腋下式胸劲部反挒之,使对方后仰倾跌。如自己被对方用野马分鬃,至势背后仰之时,即可用挒劲以转背为顺,反借其势,使之后仰。挒又分横挒、采挒等法,也有叫不上挒、下挒者,但均应用劲源配合腰腿之劲,而不用手劲,用此劲应注意与对方之距离,不可过远,远则无效。故当用身法步法,使之靠近,方能有效。<
<
(3)肘劲,在八卦中是艮覆碗(三三),方位东北隅,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数胃经。肘劲是通过劳宫穴于劲源肩井穴相合而产生。左臂打肘劲时,意想左手劳宫穴先找右肩井穴,立即滑向左肩井,肘劲立即产生。右臂打肘劲时,意想右手劳宫穴先找左肩井穴,立即滑向右肩井,肘劲也即产生。<
<
手之攻击对方,包括指、掌、拳、腕,应有合适距离。太远易犯手未到,而劲已断之病;过近则势闭,而又不能发。故欲弥补此缺点,在距离过近,用手不得势时,惟有用肘劲以助之。手前足前为人之第一道防线,肘前膝前为人之第二道防线,较手为近。近距离发之得势,较手为猛,可直攻击对方心口窝或软肋,是为毒手。发时与膝相合,加以意气。身体正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眼神注视对方。大履中用肘,含于被对方用履之时,以肘还击之。推手中用肘,含于被对方手之时,一手执对方之手,一手用肘击其胸口,此劲虽属凶猛,如用不得法,反为对方借势,故用时不可不注意之。<
<
(4)靠劲,在八卦中是巽下断,方位东南隅,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是玉枕穴,属膀胱经。<
<
靠劲,乃以肩或背靠对方之胸口,其劲又较肘劲更厉害,用于已身与对方距离更近之处,助肘之被闭而不能发劲时。靠时己身中正,肩与胯合。靠劲分肩靠与背靠两种,它的内劲由两穴相冲而产生。如重心在右脚,左环跳穴找右肩井穴为背靠。不可以用肩硬撞对方,须在已身与对方皮肤稍相接触之际,以肩胯合劲,加之意气靠之,或上或下,随机而行。至于自己之身法步法,尤应注意。顺步前脚顺插入对方之裆内,成丁字形,否则不能得势。靠在大履中,用之最多。惟靠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眼神注视对方。此处更顺防护自己面部及所靠之臂。不然一有疏忽,则易被人击面,或有撅臂之虞。故靠时另一手须护于靠之手臂肘弯处,以防不测。能发靠劲虽体弱劲小者,亦可攻击力强之人,因靠劲较手劲、肘劲更 大。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