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感知武术推手——科学原理辨“听劲”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2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听劲”是武术推手语,长期以来在武术界代代相传。传统推手理论说:“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发。”把“听劲”放在“听、化、拿、发”之首,列在了前提的地位,足见先人对“听劲”的重视。 <

  古代科学不 发达,武术先辈虽然不知道无形无象的内劲是如何感知的科学原理,但是在一代代人的推手实践中,却真真切切地感知到了对方的着力点、劲力的大小、方向路线、刚柔、虚实、重心变化和发力时机等等信息。聪明的先辈就借用人用耳朵听声音来听懂对方意图,创造了听劲理论,把听劲分为: <

  1、触听:通过皮肤接触,听对方劲道的感觉。 <

  2、视听:通过观察审视对方表情、动作的变化来觉察。 <

  3、神会听:是高层次的听劲,由触听、视听逐步修炼臻于上乘境界,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达到“神之使也”的地步。 <

  “听劲理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虽然不能说很完善,但用比喻方法在推手传承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今天如果我们钻在故纸堆里,仍然沿用不科学的理论指导练功实践,只能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如果走出国门,将会贻笑世界。我们只有正确运用科学原理指导推手实践,才能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否则“人打我不知”就是必然结果。 <

  在推手中“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没有”,这里首先有一个认识过程。最简单的认识活动叫感觉过程,进一步的认识活动叫做知觉过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 <

  一、武术推手的感觉 <

  1、武术推手的感觉是人脑对双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除了获得外界信息、了解对方外,还反映自身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通过感觉我们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状态,获得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饱、劳逸、心跳等种种信息。 <

  感觉的产生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引起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组成。古今中外人人如此。 <

  2、武术推手的感觉在人们的推手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推手运动的开端,是推手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我们只有通过感觉才能分辨出推手的各个属性,人对推手的认识正是从感觉推手的个别属性开始的。 <

  3、武术推手感觉的分类。 <

  依靠刺激的来源不同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觉(又称本体感觉)、平衡觉(又称位觉)和内脏感觉。另一类是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无论哪一种感觉都是一定的适宜刺激作用于特定感受器的结果。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器的关系如下表。 <

  

<

  在武术推手中,对本体感觉、平衡感觉、视觉、听觉和痛觉、触压觉的直接使用为主,味觉未见到使用。 <

  二、武术推手感觉的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

  由于某种原因,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其他分析器由于锻炼而得到特殊发展,如盲人的听觉特别 发达,说明人的感觉能力经过专门训练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在推手训练中就有一个阶段采用蒙目训练,就是根据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来提高发展自己的运动觉、平衡觉等感受器官的推手实践在人脑中的反映。推手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总是结合为整体存在,因而当推手的双方直接作用人的感官时,通常会在头脑中产后关于双方的整体反映象,这便是知觉。 <

  知觉和感觉都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区别在于感觉是人脑对推手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知觉极大地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以验,受人的个性倾向性等因素制约。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在实际推手中,人们多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由于关系极为密切,人们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 <

  推手中知觉产生的生理机当我们知觉推手时,有关分析器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动作的属性进行初步分析,然后由传入神经把分析的情况传到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而形成对推手的整体映象,即知觉,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当前发生作用的复合刺激引起的兴备,也包括以往相应经验所建立的暂进神经联系的恢复。 <

  四、武术推手知觉的基本规律 <

  1、知觉的先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大脑不能对各种事物同时进行反映,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做为知觉的对象,其余部分则成 为背景。在知觉中对象成了背景。如在推手开始时,对方的手是自己知觉的对象,一会儿对方步法变化了,这时脚步成了知觉对象,而手又成了知觉的背景。 <

  2、知觉的理解性:人们意是用以前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给以标志。知觉的理解性依赖于过去的知识以验,知识经验的教练和运动员,在观察一场推手比赛进,能够凭自己的经验,很快认出双方采取的战术。在推手中初经水平的人只能知觉对方劲力的大小,而高手则能知觉对方的劲力大小、方向、速度、虚实、意图等多种,对细微差别和适当与否都能感知出来。 <

  3、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事物进,能从感知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某个部分而获得对该事物的整体反映,并不是把事物知觉分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 <

  4、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感知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此点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它保证了人在不同条件下的能按照事物的面目去知觉事物,从而依据事物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

  五、打开 科学理性的大门 <

  我们不能在推手修炼中把“听劲”说是似是而非、高深玄妙,让习武者绞尽脑汁还是似懂非懂、不得要领。如果我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是自欺欺人,误人误已。 <

  有人说传统武术理论大致形成于两 个文化层,一层是借助于中国古典哲学模式及语汇形成的高度概念化的理论框架;另一层是在实践积累的要言、秘诀,有的习武者不关注学术分析,讲究个人的心领神会,也就是在概念和要言之后,直接就是个人的感觉体悟,缺乏中间层的理论阐释。 <

  我们的前辈在武术推手的实际训练和实战中,运用符合力学、生理学、心理科学的技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如果不注意科学地学习,不会用科学原理去研究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那就不会的有所发展。今人没有权利苛求先人涉足现代科技,但有责侨尊师重道,继承前辈武术大家功夫遗产,与时俱进。继承为了发展,发展必须继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尊重科学,凭借科学眼光审视、衡量,去伪存真,发扬光大。

<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