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控制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1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一、问题的提出 <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体育项目,是一种较好的增强体质,抗病健身的重要手段。对治疗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神经衰弱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1978年广东省高教局将《简化太极拳》列为广东省高专科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的教材内容,1978年国家教育部又将《简化太极拳》列为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的内容(医学院校使用),多年来在大学和中专进行教学都深受欢迎,1983年又在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中进行教学,更受学员欢迎,学员要求学习,离休、退休人员和家属也要求学习,在向“四化”进军的征途上,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太极拳集体教学,以满足广大师生锻炼身要、体,增强体质,抗病健身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引用“控制论”的科学方法论,系统的,全面地总结研究多年来在太极拳集体教学中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找出规律,探讨教学化最佳方案。 <

  (一)对“控制论”的理解 <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和信息过程,它可以针对本系统任何一个方面来进行人力的“制约”。 <

  太极拳的教学活动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控制系统,根据预期目标,制定教学遍地计划,在实施教学阶段,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推动教学过程有规律进行,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

  (二)太极拳教学的模式图 <

  (三)太极拳教学的控制 <

  1、输送信息“步骤”控制 <

  教师将预定的教材内容,通过讲解、示范、组织练习传输信息是打好基础,把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眼、腿、身法搞清楚,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方法。 <

  2、利用反馈通路,调控教学 <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接收信息后,相应的信息沿着向前通路(练习、传授)和反馈通路(学生身心反应、考核结果),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循环。我们主要通过: <

  (1)心理调控 <

  太极拳的特点主要是“心静”、“体松”。“心静”就是在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我们根据动机迁移原理讲解练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都有好处,并且通过具体事例对比,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目的、产生强烈的心理转向,激发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求知欲。学习动机,目的明确后接着我们就要求从“起势”到“收势”都要用意识引导动作,用“假想”这种意念来指挥动作。譬如,“起势”这个简单的动作,两手慢慢前平举的时候,中指就要有向上拉起物体的感觉,两臂下落时,两手就要有缓缓下按的意思,“野马分鬃”两手分开就要有“运动如抽丝”的感觉,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

  (2)教学方法调控 <

  1、分解教学,口诀示教 <

  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复杂,曲折,我们针对初学者的困难和集体教学的特点将各式动作按它本身的规律分解成若干动作,并配以口诀示教,如揽雀尾可分解成棚、捋、挤、按四动来介绍,口诀就相应的编为上棚、下捋、前挤、后坐、前按来进行教学,又如“云手”动作比较复杂,我们就先教单手向外划立圆,再练习两手交替划“相切”的两个立圆,然后练习侧向的移步,再逐步过渡到上、下肢配合,并配以相应的口诀教学,比较复杂的“云手”就容易学会了,学生反映,这种教学简单、明僚,符合循序渐进规律。 <

  2、完整教学,贯串成套 <

  太极拳另一特点是动作联贯,速度均匀,好象“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所以我们主要采用每次教完后都要进行连贯练习,有“口诀指挥”连贯练习,有教师带领“联贯练习,有”分组学生练习”,各种形式,交叉采用,做到一气呵成。 <

  3、语言形象,注意启发 <

  太极拳的一些姿势名称具有鲜明的形象化特点。如:“手挥琵琶”就象两手弹琵琶一样,“白鹤亮翅”就似白鹤展开自已的翅膀,还有“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行云流水”,这些形象化的语言都能加深学生理解动作的特点,并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但每一次课不能要求太多,否则学会不知所措。 <

  4、音乐伴奏,避免枯燥 <

  太极拳初步学习完后,就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 握技术,以前练完几次后,就觉得枯燥无味,自从利用录 音机播放太极拳音乐以后,学生随着古雅、优美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 传入大脑皮层,大大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协调性,以及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激发学生练习太极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

  3、利用回路反应,控制运动量 <

  练习太极拳主要目的是为了增体质,防病健身,因此一定要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课的和、任务以及教学的条件合理的确定和安排运动量。通常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脉搏测定法发析评定运动量。且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质量等来调节运动量。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略大些,老年人和体弱可以练一组或几组,甚至只专练一两个式子,总之掌握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

  4、测验成绩,比赛与评价 <

  课内测验成绩与课外太极拳教学比赛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反馈信息,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自已的学习和锻炼效果。很多毕业班的学员都为自己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学会了一套《简化太极拳》而感到高兴,觉得能终身受益,从而强化了继续锻炼的动机。通过评价,总结经验,对计划进行调整、修订,为找出最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了依据。 <

  四、结语 <

  控制论的原理运用于太极拳的教学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进了教学方法。

<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