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太极拳习练中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1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本人习练陈式太极拳多年,通过学习研究,发现现在练习太极拳的同道,无论在心理、生理及方式方法上均存在着很多不足或错误。为了太极拳活动更广泛地普及,笔者就此谈一点个人之见。 <

  <

  首先是头部的训练。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都讲“虚领(灵)顶劲,头劲悬”,这些都是历代太极先贤的心得体会之概括。但我辈中人对头部在练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众人认为太极拳不能技击之“高论”。其实掌握头部训练要领,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下颔水平略微平移后靠,即达到领直项竖之功,而且百会穴自然有下陷之感,而不是一些“大师”们所谓百会上顶。由于下颔的平移后后靠,导致头部与身体(脊椎)形成整体,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气通督脉及后脑则不难。同时下颔的平移后靠,在搏击中对整体身法的移动速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妨试验一下,受试者坐在沙发或者小凳上,一人双手用力按住受试者的头部,只要受试者做到下颔平移后靠,就可很自然地自如起落,而不受对方施加之力的阻止。读者不妨一试。 <

  <

  再谈太极的含(函)胸与拔背。本人在开始习练太极时,老师也曾讲过要含胸拔背,可究竟处境样做,老师也是含糊答非所问。直到练了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含胸拔背之方法。即:让习者仰面躺在床上,双手抬起在胸前方与身体成垂直线。掌心相对或外撑,此时,双肩略用力向上,只要后背(脊椎)两边肌肉着床,而不是后背双肩胛骨头床,即已做到“含胸”。此时的胸大肌、肩部(斜方肌)均自然放松且富有弹性,此即含胸同步肱背。所谓拔背,是背部自然向双肩膀头方向拉拔,后背成弧形,此时即含胸拔背。但仅做到以上几点,仍然达不到拳论讲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之境界。因为人体是一部高度精密且复杂的机器,任何一部分做得不正确,都会妨碍整体力的发挥。比如头部的平移后靠、肩部(斜方肌)的松沉导致背阔肌的绷出,肘部的横撑定位,手部劳宫的抟气,及含胸、坐腰,胯部的拉伸量,膝关节的定位,脚部的抟气形态导致踝关节至腿的筋腿同步膨胀,同时呼吸在运动中始终在小腹部位(即气沉丹田)等。当真正具备整体力后,随便一动拳或腿,即具穿透力。笔者在训练实践中,让学员拿了个脚靶(约35~40厘米厚)放在胸部或腿部,让习练半年以上的学生随便打一拳或踢一腿,对方即一股强大的力量透过脚靶而作用的身体上,且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

  <

  以上仅是笔者对太极拳练法及拳论的体认,供同道共研之。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