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太极图说》与太极拳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0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曾在我国思想界统治八百年之久,并在学术史上引起宽代前反响,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武术,亦不例外,特别是太极拳。“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陈氏太极拳图说》),以至有“周氏图,则所具之理甚深奥,其图说一篇,几尽可为习太极者所取法焉”之说(《太极拳势图解》。 <

  <

  《太极图说》对太极拳之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周敦颐的两种可合而一、可分而二的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著作。“图”指无极、太极的示意图,是它的直观表现,即朱熹所谓的“其可以象告者”;“说”共二百四十九字,是示意图的文字说明,是它的理论概括。“图”离开了“说”,无以明其旨,“说”离开了“说”,无以明其旨,“说”离开了“图”,无以立其象。所以它们是紧密联系的。 <

  <

  《太极图》共分五个层次:第一层以黑细线为大白圆,表示宇宙万物所自出。上标五个字;“无极而太极”。第二层为“阳动阴静图”。“图中的小白圆是太极(即第一层大白圆的太极),然后分为两个半圆,左半圆为阳、为动,右半圆为阴、为静。两半圆又各有黑白相间、左右相对的半圆三层,白者为阳为动,黑者为阴、为静。左边两白一黑,说明阳中有阴,动中有静;右边两黑一白,说明阴中有阳,静中有动。第三层由水火木金土五字、六个小圆、十一条长短不一的连接线组成。第四层题作“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图则用一大白圆表示。第五层用一大白圆表示,下端题“万物化生”四字。周敦解释宇宙自然发展规律及其变化,因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各方面分析,它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21年出版的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以《太极图》解释太极拳理:太极图分五层。首层为圆形,上标“无极而太极”,是指太极拳开始行动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无机心,无朕兆,作虚空相,可谓无极矣。而动静、阴阳、进退已悉具其中,实万有之母也,非太极而何?”。第二层中分阴阳,各得其半。“喻拳之柔中寓则,动中有静,互为其根之意".第三层五行喻五步,就其阴变阳合而言,"水根于阴,火根于阳,喻进极思退,退极思进”。 “木性曲直,金性从革”,喻拳运支时屈伸开合。粘走随抑。“万物均生于土,而位又居中”,在人为意,推手时朋捋挤按互为生克,然以意贯之。第四层喻人,精于太极拳者一动一静均合至理,因故变化交互其用。第五层喻物,任何事物都有阴阳。阴阳、刚柔、动静均包括在太极拳运动之中。而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郑首一页,即为无极图与太极图。若从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分析,则都是圆形的,所谓”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地”(《陈氏太极拳图说》),正恰似《太极图》的一圆套一圆。在这些圆形动作中,饮食了许多变化,如虚实、动静、刚柔进退等。而太极拳的动作自起式到收式,一势连一势,毫无断续之处,又好象一个完整的圆圈,找不到头尾。故前人把这种圆运动方式的拳术,称为太极拳。 《太极图说》开宗明义即“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是指宇宙由气前的无极阶段进入到将见气而未见气的太极阶段,即万物生成的预备阶段.无极是周敦颐本体论的最高范畴.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概括周敦颐的本论学说:"有象无形的二气五行和万物,都出于原始统一体"太极",而太极出于无象形的"无极".无极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实体,天地万物从无极来”(《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清初王宗岳著《太极图拳论》,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正确继承了《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论太极,先说无极,太极之前有无极,太极由无极派生见他把“无极而太极”作为太极拳的总纲,由此而层层展开论述。此后,太极拳各流派也多循此论。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特绘制一幅“无极象图”拳架,并指出:“学者上场打拳,湍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椿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心无所思,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亦告诫说:“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注意焉”。因此,诸家太极拳路,首式均是无极式并都要求把它作为站桩基本功单练。陈鑫要求习拳者“默识此图(无极象图),而太极生生之妙,实具胸中,则天地之化机,至神之治教,不事他求,而三才一贯,万物一体,备是矣”。意即如果按照“无极而太极”的总纲去练,就能纲举目张,由着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并能收到修身养性之奇效《太极图说》解释“阳动阴静图”的图意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据此表述,太极是动静的实体,也是阴阳的母体,无太极则无动静,无动静则无阴阳,阴阳之源是动静。“太极”兼有动态和静态的两个方面,动是太极本身的动静是太极本身的静。也就是说,太极本身既有不断运动的一面,又有相对静止境的一面,太极的动静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动以静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静以动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惟其如此,它才能动了又静,静了又动;才能动极必静,静极必动。清初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就以《太极图说》为理论依据,以“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立论,认识到太极由无极派生,而太极又是阴阳的母体,无太极则无动静,无动静则无阴阳。并总结出太极拳运动中“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对立统一的转化辩证规律,并以阴阳对立统一转化作为太极拳技的指导思想。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以及其在技击上的应用,都是遵循此思想的。其走架中的进退、顾盼、长短、高低,发劲中的虚实、横竖、刚柔、化发,内气运行中的起落、开合、伸缩、团聚,以及绵绵不断的弧形运动,小圈变大圈,大圈套小圈,无一不是阴阳对立统一转化的矛盾运动。一言以蔽之,一动一静,太极拳之妙尽在其中矣,所以太极拳决非一般的武术套路可比,它是以,太极图 <

  说》的阴阳学说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哲理深奥,内容全面,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其特殊的价值。 <

  <

  《太极图说》中先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百生水、火、木、金、土”的这段顺推表述,表述有无极而后有太极,有太极而后有阴阳,有阴阳而后有两仪,有两仪而后有五行。接着,下文又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广韵》:“一者数之始也”。故“一”有起始之意。意即五行始于阴阳,阴阳始于太极,太极始于无极。这显然是一段逆推表述。如果说由无极而太极,分而为阴阳,再分而为五行,是一个分的过程的话,那么,由五行复归于太极,则是一个合的过程。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过程,是一个无限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太极拳运动也正是处于无限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它具有“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特点:动作呈弧形,绵绵不断,不断地划圈,是一个无限变化的过程。在由分到合、由合到分,不断地划圈过程中,运用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方法,并与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从而构成有机的整体运动,这就是太极拳运动。 <

  <

  《太极图》虽然至“万物化生”已经完结,但图意尚未尽,因为周敦颐作图的目的在于把宇宙观和人生论结合起来,从宇宙发生论引出他的人生论,故“图”止而“说”未止,有“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之语。主静是周敦颐人生论的最高原则,是他宇宙观在方法论上的反映。按照朱熹的解释,“圣人全动静之德,而常本之于静”因为,“苟非此心寂然无欲而静,则无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之动。”受此影响,主“静”成为太极拳的重要法则,具体要求是,练拳时,尽量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忧无虑,专心练拳。对每个运输队和的全过程,肢体运动的路线、方位姿势以及内劲的运使、呼吸的配合等,都需要精神贯注,自我精心指导。这也是太极拳动中求静的本旨。惟有如此长期练习,才能全体放松、意气相随。意气相随则能“气贴背”,气贴背而后能“转斗能松肩,松肩以后才能”出劲“。惟有此静,才能在双方博头号的纷乱局面下,作到我心不乱,我气不散我手足动作有章;才能正确、及时地判断对方劲路的来龙去脉,乘其隙而蹈其虚。所以,“静中触动犹静”,“动静皆静,乃太极拳之大本”。 综上所述,《太极图说》与太极拳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太极图说》是理论,太极拳则是理论指导下的运动。 <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