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散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0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从1982年国家正式开展散打运动,到1994年“中华散打武状元”的推出,及至2000年散打王争霸赛的闪亮登场,中国武术散手运动在19年的时间里,在这19年的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推陈出新,闯出了一条武术发展的新路. <

  <

   回想当年国家开展散打运动的艰难和不平凡的经历,仍然对现在的散打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启迪、指导和激励作用。 <

  <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1955年在国家体委的领导下,设立了武术专门机构--武术科,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后来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的需要,武术被纳入了“以体废用纯套路”的体育运动,使武术走入了纯舞台套路运动及竞赛方法的阶段。如果谁在这个阶段里,提倡武术“体用兼备”的技击作用,谁就受到批评。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广大的武术工作者和民间知名武术师,遭到了严重批判和摧残,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武术运动,遭到了莫大损害。 <

  <

   在中国武术抛弃武术技击、不断发展套路的同时,由中国武术派生出来的跆拳道、空手道却在国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们提倡精神的训练和实用的技击效果,将中国武术中的技击精华和技击精神加以发扬,中国当时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如果在比赛场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真正的中国武术走到了要被淘汰的边缘了。 <

  <

   在众多武林志士的倡仪和国家体委武术处的领导下,1979年,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率先进行了“散手”的试点,制定了散手暂行规则和比赛方式。并在南宁、沈阳、西安的全国武术民族形式交流会上作了“散手”的表演,选手的头胸腿裆带上护具,手上戴上拳套,使赛员安全有了保障.但同时也有为数相当多的人认为当时的这种格局,不是武术风格,而是拳击加腿,不能真正地代表中国武术的精髓。 <

  <

   1982年7月,国家体委武术处召集了全国知名度高,擅长武术、散打、技击的裁判、教练、专家教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开会,进一步研讨三年来的散打试行规则、比赛方式,同时对规则、裁判办法及安全措施进行修改,特别是在如何修改“拳击加腿”,如何突出武术风格的模式上达成了共识。 <

  <

   自此之后,散手运动正式在中国开展起来。从1982年开始,陆续在北京、南昌、潍坊、太原、长沙、兰州、深圳举行了全国散手表演赛、邀请赛和国际擂台赛,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1985年1986年南宁南京的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第一、第二届散手正式比赛的开展,使这项比赛成为武警,公安的正式练兵对口比赛项目,提高了部队特种兵的擒敌素质,为散手运动的技术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国际武术节深圳首届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引起了世界拳坛的关注和反响。笔者当时在深圳体育馆观看了这场有十四个国家参战,数十个国家与地区观战的七个级别的比赛,中国五员虎将以“踢,打,摔”等高超技能,不负众望,荣获了五个级别的冠军,承受住了世界诸多拳种多年来向中国武术挑战的考验。 <

  <

   1989年,中国武术史上第一次散打正式比赛--全国散手擂台赛在宜春举办,比赛首次使用了1989年正式出版的《散手竞赛规则》,这次比赛被认为是散手运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

  <

   自1989年以后,中国散手运动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中国各武术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四年本科的散打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散打人才,大量的民间武校也开始传授散打技术。中国武术协会陆续举办了全国性的散打比赛,在全国彻掀起了散打热,散打名将韩志成在香港举行的自由搏击大赛中勇夺桂冠,在世界人民面前证明了中国武术的实力。在这种良好发展的形式下,1991年,武术散手被列为第七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全运会上唯一一个中国民族传统项目。此后,散手比赛又增设了女子项目,并且在国际性的武术比赛中均将散手项目列为正式比赛的内容。 <

  <

   1994年,中国武术协会推出了“中华散打武状元”擂台赛,陈超成功夺冠,并蝉联三届武状元.在1998年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除武术套路项目参加比赛外,散手的5个级别被作为正式比赛内容,这是散手第一次被列入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内容,说明散打在国家的重视程度及发展需要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

   在李杰出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之后,中国武术更是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不仅推出了新颖的传统武术绝技大赛、水上散打擂台赛,给散打赋予了新鲜的内容,更于1999年推出了“中国功夫-自由搏击对抗赛”“中国功夫-美国拳击对抗赛”和2000年“散打王”擂台争霸赛,特别是散打王争霸赛,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搞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成为著名的中国武术名牌赛事,柳海龙一举荣获散打王称号,获奖金30万元,成为中国开展散打运动以来获得奖金额最高的选手。通过这一系列比赛的成功运作,中国散打真正走向了职业化、商业化运作的成功道路。 <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散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知倾注了中国几代武术领导人及武林人士多少心血和汗水。 <

  <

   当我们满怀喜悦的谈论着中国散打运动的累累硕果时,又不禁感到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历史件下,中国散打运动所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巨大。在国外,跆拳道已领先我们一步成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空手道、泰拳、自由搏击也在世界人民心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武术能不能在强手如林的今天,真正屹立于世界武坛,代表着中国武术技击水平的散打运动发展的成功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 <

  <

   下一步,中国功夫要挑战空手道,泰拳,并准备在中国承办国际自由搏击大赛。这一系列的比赛,中国必须以绝对优势打败他们,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武术的国际威信。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搏击运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技术透明度越来越高,中国散打在与他们对抗的过程中,有优势有劣势,在国外选手不断学习我们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散打也要取长补短,不断挖掘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技击精髓,同时借鉴国外搏击的先进经验,才能使散打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使散打真正代表中国武术的技击水平。 <

  <

   所以,对于中国散打下一步的改进和发展,笔者有以下观点: <

  <

  一. 散打技术方面: <

  <

   散手运动员要加强拳击专业化训练,必须成为拳击高手。中国选手在与外国选手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的腿功和摔技都优于对手,可是在拳击的技术方面,却根本与之无法抗衡,拳的力度不够,躲闪防守不到家,体力也不够。拳击的各种技法,突出了重,准,狠,快的特点,所以,我们要重视拳击,为我所用,使散打拳法如虎添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外国选手大部分拳击技术都很过硬,我们的散打选手要把拳击训练得比他们还过硬。 <

  <

   要在过去三拳,三摔,三腿的基础技术绝招上,更加丰富拳法,摔法,腿法,步法。并将技法连续起来训练,形成实战绝招,再创造出结合腿技和摔技的最新技术绝技,就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

  <

  二. 基本功和功力方面: <

  <

   加强桩功训练。桩功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国外诸多拳种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所在。中国武术界自古就有“入门先站三年桩”的说法,说明了桩功作为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因为桩功可以训练出内气和内劲,在技击过程中,产生强大爆发的透劲。而在中国散手运动员中,真正进行过桩功训练的很少。由于他们每天训练时间长,很劳累,可以采用高桩训练,因为高桩更接近于实战姿势,既能增长功夫,又能调节身心,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同时也要加强全面硬气功训练。真正硬气功可提高全身过硬的抗击打能力,例如练成铁胳膊,铁腿,铁拳,锻炼出过硬的防守反击功夫。要比泰拳的铁腿还要过硬,才有必胜的把握。 <

  <

  三. 规则方面: <

  <

   建议采用薄手套,因为这样拳手可以用掌打和砍抓,丰富技术内容,使比赛更精彩,更能体现中国武术特色(不用分指手套,因为还是容易出现插眼睛等意外伤害事故)。放宽年龄限制,45岁以下的都可以参赛,这样可以涌现出不少中国武林的真正高手,同时对年轻选手也是一个锻炼,可以更全面更迅速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

   建议逐步放开禁击部位,除了裆部眼睛之外都可以打。可以用掌打,可以擒拿,但不许用反关节伤害动作,可以肘击、膝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中国武术踢、打、摔、拿的武术特色。 <

  <

  四. 训练方面: <

  <

  1. 将散打王比赛中涌现出来的散打高手组成中国散打队,与中国拳击队进行拳击比赛训练,用以锻炼拳法和躲闪。同时请国外拳击高手进行专业的拳击训练,提高拳击水平。 <

  <

  2. 与中国各个门派的高手放开规则打,锻炼实战能力(配带护具)。 <

  <

  3. 无级别比赛训练,锻炼选手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 <

  <

  4. 引进国外空手道、泰拳、自由搏击高手进行相互训练,了解对手,知己知彼。 <

  <

  五. 发展方面: <

  <

  1. 提高散打选手的武术理论知识水平及武德教育,在全国举行的散打王比赛中,既有文考,又有武考,提高选手的内在全面素质。 <

  <

  2. 在全国范围举行武术基本功比赛,例如站桩比赛,掰手腕比赛,跳绳比赛,倒立比赛,举重比赛等,分不同年龄段,使广大的武术爱好者重视基本功,打好坚实的基础。 <

  <

  3. 在各级武术协会的领导下,组织市县乡各级散打比赛,民间选手也可报名参加,有助于形成全民习武的热潮。 <

  <

  4. 在全国大学中学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增加武术套路、散打课,从娃娃抓起,弘扬中华武术,体现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与世界各国武技的竞争能力。 <

  <

  5. 力争在今后三五年,中国武术逐步全面职业化,中国散打比赛逐渐成为同世界职业拳击比赛一样火爆的世界著名赛事,涌现出象泰森一样身价千万美元的散打王。 <

  <

   对于以上所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武术界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是每一位爱国武林志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散打的现状,我们不应冷嘲热讽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该人人献计献策,对散打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回顾散打辉煌的昨天和今天,展望散打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在全中国武林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散打一定会有新的重大突破。如果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武术必然进入奥运会,笔者认为散手项目最有可能首先进入奥运会,那时的散打就会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武术和中国人的骄傲。 (备注:此文发表于2001年《拳击与格斗》杂志第七期) <

  <

  <

  

<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